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志工招募與甄選

(二)招募與甄選
管理者已經瞭解工作條件與期待之後,下一步是規劃招募計畫。有效的招募需要運用策略,包括招募區域的選擇、志工人力供應狀況的考量、招募範圍內人們的意願、及機構可以投注的資源,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志工招募成功與否影響重大。此外,若沒有把組織的形象、工作本身的吸引力、組織的政策、可運用的成本等因素考慮進去,招募的成果將會大受影響。
對於志工人力資源的管理而言,慎選志工是志工管理成功的第一步,也就是要找到符合工作性質所需的人。因此,應選擇一個最適合的人(best qualified),而不是選擇一個完全符合資格的人(fully qualified)。後者代表只要符合某些認定的必要條件,而前者則是這些完全符合條件者再進一步排序,從中選出最符合職位需求與機構要求的人(Weinbach, 1998)。以志工而言,對於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可能與技巧是同樣重要的。
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志願工作者的招募,已經無法再以高舉道德的旗幟,呼籲犧牲奉獻的方式來進行;而必須改以讓潛在志工知道機構可以滿足他的需求為主。所以,要招募志工,機構就先要瞭解潛在志工追求的是什麼。志工的動機通常是多元且混合的,而志工複雜的動機會限制他們可以做的及將會做的,管理者如果無法配合志工複雜的動機,而只安排他們到機構需要的任務,將很難招募到新志工,而且維持志工也不容易。
所以,招募志願工作者的第一步就是瞭解他們。瞭解他們的方法可採用行銷研究的方式,包括(張在山譯,民八○:450-451):
1.區隔研究:按人口統計、動機及生活型態的特性,將現有志願工作者與非志願工作者分別出來。
2.目標人選研究:為了在新市場中找尋志願工作者,先研究潛在群體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尤其是媒體習慣和受人際關係影響的可能性,以便向他們招募。
3.動機研究:發掘志願工作者及非志願工作者參與或不參與的理由。
4.定位研究:用來瞭解機構在社區或社會中的形象及公共關係,還有與其也競爭機構比較的結果,以掌握其他機構及一般大眾對機構的感覺。
有了以上資料,機構就可以決定招募的目標人口及途徑。曾華源(民八十六)在探討志願工作者人力運用規劃時,曾針對志工招募的途徑詳細說明,指出可透過機構現有志工的人際網絡推薦或邀請、宣傳促銷、開放機構參觀、郵寄宣傳單、以大眾傳播媒體傳送資訊及機構聯合招募等。而且強調機構的公共形象較佳者較易吸引志願工作者投入,所以,機構平時注動公共關係,塑造良好的機構形象更是重要的招募活動之一。
至於那一種途徑比較有效果,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出,媒體廣告仍然有其效果,如果針對特定的對象,在特定的報紙、雜誌、刊物上刊登,還是具有效果。但最有效的方式是由志工積極與其他人分享經驗,透過志工個人的接觸,每一位志工都把自己當成招募者。例如,Pearce(1993)指出志工的招募主要透過朋友、同事及家庭成員(轉引自陳金貴,民八十三:180)。另外,曾華源等(民八十七)針對參與祥和計畫的志工所做的調查研究,由志工填答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消息管道,高達49.2%的受訪者是自「同事、同學、朋友」獲得;其次是「報章雜誌」,佔14.5%;再其次為「海報、宣傳單」,佔14%。
所以,個人接觸是擴展成員最好的方法,透過人際關係的管道比運用媒體的效果更好。也就是說,志工招募的最佳途徑其實是機構中現有的志工,可以請現有的成員從自己的朋友、同事、親戚中找有興趣的人,但要注意不使團體變成某種派系或某一群人的團體。當然,招募志工時,很少只以單一途徑管道來實施,但這可以提供實務工作者一個很重要的指引,即招募志工時不要以大眾傳播媒體為主要的工具,而捨棄了機構中最寶貴、最有效的資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