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非政府組織之角色-人權與人道救援之觀點

在全球化趨勢下,國家追求現代化的狀態,全球化具有一種「跨越國界」的意思,無論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領域中,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不再是傳統的封閉疆界之概念所能涵蓋;資訊化所帶來世界一體的現象,意謂著新的世界秩序正逐步相對化傳統民族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各式各樣跨國(transnational)議題出現,國家主權觀的改變,國家不再是單一行為者,跨國組織和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之聯繫與合作,提供了公民社會之基礎與新思維。並在人權概念提昇之下,國際社會在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的激盪中,相互依賴已成為國際社會中普遍盛行的現象,為國家和非國家成員之間的互惠效應;在人權與國際人道救援議題上,議題超越國家主權階級問題,展現出多元溝通管道的實質意涵。台灣在人權議題上起步較晚,各界致力推動台灣全民一致人權共識與散佈公民主張,而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化中更進一步刺激國際網絡體系,以公民社會參與力量的返饋與擴溢效應(feedback and spill-over effects),共同促進全球朝民主、和平與自由的永續方向發展。在國內,昔日黨政軍領導政權不斷演進改革下,民主價值在台灣開花結果,並且人權議題抬頭,成為政府部門極力推動人權教育及改革政策,民間人權團體與非政府組織陸續崛起,層面包含幼童、婦女、勞工、政治犯、死刑犯等人權議題;其即為非政府組織透過「非官方」、「非正式」、「跨國」、「多邊」之策略,為人權普世價值之實際運作,注入更多實證的寶貴經驗。
國際現勢下,不論是國家所帶來的人類安全議題,我們必須意識到,人類的全體福祉遠超過於國家個別的單獨利益,國家的衝突往往始於個人之間的歧見或認知錯誤,解決衝突之有效方法即是從個人層次著手。非政府組織在去官方化、去中心化的色彩之下,深入衝突地區提供人道救援協助,進行長期救援工作,由於他們對國際合作與和平的貢獻也得到不少殊榮。非政府組織可以做到政府性組織所做不到的事情,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和平。由於非政府組織在每個價值領域都產生絕大影響與決策能力,尤其是在國際人道救援之中,其提供公共衛生、教育安養等部分,今日都以漸由非政府組織來擔當,免除國家涉入一國內政之困擾與排外之情緒,比起擁有絕大資源的國家與聯合國,更能提供發展與救援的服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