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新興宗教運動


一、前言
社會學作為一種經驗科學,對於人類社會中的一切現象,包括人們如何面對與「超自然」有關的神秘或靈異力量,都視作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所產生的。 而人類的宗教信仰向來被認為是起源於對超自然的崇拜,超自然世界相對於日常生活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不可知的、不可理解的世界,因此幾乎所有的巫術和宗教都包含某種「神秘」的性質,並形成其特有的「世界圖像」(Weltbild)1。 本文嘗試整理西方從古典到當代的幾位重要社會學家對宗教的分析,探討這種「世界圖像」的意義何在,以及科學興起之後,在此一層次所發生的變化。 另一方面,西方的宗教社會學傳統其實帶有「理性的偏見」,乃至於對宗教的現代發展出現錯誤的判斷,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在所謂「世俗化」的推論中,無法解釋近年來各種「新興宗教運動」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NRMs)的蓬勃發展。 即以台灣為例,宗教吸引力的抬頭及其組織力量的日益龐大,皆是有目共睹的趨勢,而各種「準宗教團體」,如宋七力的顯像學會,妙天的禪學會和太極門等,都以訴諸靈異經驗來廣收門徒,顯示科學或教育的普及,並不足以削弱宗教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本文將循著不同的理論線索,探討這些現象的社會學意涵,並對於科學、靈異(或廣義的巫術)與宗教之間可能的競爭關係加以考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