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探究慈濟基金會國內往國外援助策略意義與政府及國外團體互動關係。第一節慈濟國內往國外援助策略意義。國際急難訊息頻傳,僑居各國的慈濟人,主動於1985年正式成立慈濟美國分會,凝聚在地的愛心資源,策劃將慈濟志業延伸到海外踏上國際舞台,推動濟貧救難等工作。自1991年起,國內慈濟便積極參與國際急難救援事務,慈濟開啟海外救援工作。慈濟國際賑災以三階段六大策略及其意義,以跑馬拉松式的精神持續下去,即掌握「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即時、效率」的六大原則,分為「初期、中期、長期」三階段,並以「急難發放、義診醫療、安心、安身、安生」五管齊下為具體方式;超越宗教、地域,不別種族、膚色,不計敵我、親疏,適切去關懷需要幫助的人。
第四章第二節慈濟與政府及國外團體互動關係。慈濟前後都藉由政府幫助,推動慈濟人文社會教化。早期慈濟得到政府技術性的協助,及與政府的互補作用,又加上慈濟本身的努力條件,歷年均獲得全省慈善公益事業績優獎第一名,廣被認同與支持。事實上,非政府組織的存在價值,用以彌補政府部門在服務上的不足。慈濟在成立初期,仍在彌補政府失靈狀態,但慈濟仍不以獲得政府多方面的扶助有所自負,反而亟欲跳脫任何政治上的束縛。同時,法師重申對政治採取中立的態度,以不參與、不介入政治作為慈濟人規範。在國外方面,則有關慈濟援外計畫或賑災物資傳送,因與我國無邦交關係者眾,必須透過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協助完成任務,如紅十字會或少數災區政府和台商等的協助運作,其互動關係甚為頻繁。
第四章第三節慈濟國外援助案例──南亞海嘯。慈濟在1991年開始面臨全球化的趨勢,已突破傳統封閉思想走入國際社會,在不涉及該國政治人權問題下,開展國際人道救援工作,以非政府組織型態提供鉅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從事災區重建、環保衛生、醫療保健或教育安養等工作。本節以慈濟在南亞海嘯災區賑災及重建活動情況為例,解析全球慈濟人抱持長期的愛心動員,展開街頭募心、募款的「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投入的情況,並解析其從國內外的援助行動與賑災策劃的執行,以及整合國內外資源等策略。然慈濟國外援助活動與資源的主力仍來自於台灣。
第四章第四節慈濟國外援助的效應價值。慈濟於美國「九一一」時,在美國的慈濟人於第一時間給予協助,慈濟人以溫暖的肢體語言安撫膚慰民眾,以藍天白雲的腳步走在受傷的土地,展現了台灣無窮的生命力與愛心。由於慈濟人在全球的付出及精神眾所矚目,於200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過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認證,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會員,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人道救援的團體之一,使得慈濟國際人道援助工作又邁向另一個里程碑。「國際慈濟人醫會」之定期、定點巡迴偏遠山區及離島無醫村舉辦健檢與義診,並在都市為遊民、都市原住民、獨居老人、清寒戶等做義診及居家關懷。慈濟結合醫療科技、醫療團隊與志工的愛心陪伴,將愛投注於病患的生命中,康復、獲得重生之後,病患也能轉而投入慈濟行列,採取行動利益人群,從利己轉成利人。另一方面,慈濟人必須尊重與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宗教、文化傳統,以朋友的立場去協助,並顧及對方尊嚴;不論衣物、糧食、醫藥或住房等均注重品質,當成自己要用的來考量;並以感恩的心,雙手將賑濟物資奉上。但是,慈濟在這種一連串援助行動的階段性過程中,仍須面對文化複雜性的挑戰與選擇,抱持文化多樣性的容忍與尊重,始能完成使命。
論文正文p.100-101
● 佛門開宗立派的條件
5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