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作者:詹明信(Fredric jameson)

導讀:詹明信與後現代
 儘管詹明信仍堅持階級為準的社會烏托邦思想,而對新興社會運動、認同政治、本地文化、性別嗜好及其取向運作頗有微詞,因此導致各種批判;不過,他的後現代文化觀卻是無可否認地比較貼近日常生活的綜合藝術、雜匯文化及消費心理,同時又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現象有所體悟,並提供未來的遠景,充滿了認知的圖示目標,供我們參考。在這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家,像他如此富於時代感與社會熱誠。這也許是因為詹明信是個後現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雜匯及奇怪的組合吧。
 詹明信對後現代主義的敘述迄今仍不失為最整全的古典版本之一,他的看法主要是:後現代文化是高尚文化與通俗文化〈商業文化〉的雜匯,高尚與低俗的藝術疆界已不復存在。

導言
 在後現代文化裡,「文化」本身已經變成一種產品;市場已經變成它自己的替代品,而且和它所包含的任何一種商品一樣是完全的商品。現代主義仍傾向批判商品,仍然在試圖讓商品超越自身。後現代主義則是對商品化過程本身的消費。
 後現代較醒目的特徵之一就是曾經於不同範疇的各種趨勢分析──經濟原則、市場調查、文化批判、新的心理治療法、對於毒品或各種自我放縱傾向的悲嘆〈一般而言都是官方的悲嘆〉、藝術表演或國家影展的評論、宗教「復興」或儀式崇拜等等──已全部匯成新的論述,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後現代主義理論」,而且本身即要求我們投注更多的注意力的文類。
 晚期資本主義這個說法的一般使用源於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的著作裡到處可見這個說法。除了跨國企業形式之外,晚期資本主義的特色上包括新的國際勞力分配、國際銀行業和股票交易(包括第二和第三世界的龐大債務)中的一種令人目眩的新動力、新形式的媒體相互關係(包括貨櫃化這類的運輸系統)、電腦和自動化、生產之遷移到進步的第三世界地區,以及所有較為人熟悉的社會效應,包括傳統勞力的危機、「雅痞」(yuppies)的出現,和目前正進行中的全球性上流階級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