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宗教社會學的相關論點--科學的挑戰 塗爾幹


我們看到,對巫術和宗教的分類或理解方式,本身便往往受到時間、空間與社會文化條件的影響,如果按照杜克斯的說法,人類這種主觀邏輯的認知模式並不會完全消失,但是透過「學習」的機制,另一種嘗試將自然加以「固定下來」的「功能─關係式邏輯」(funktional-relationale Logik)逐漸地得勢,其代表者便是「科學」,而現代人的「世界圖像」因此起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牽涉到巫術、宗教和科學三種知識類型之間的消長問題,下節將再整理宗教社會學的相關論點,提供理論層次的反省。

三、科學的挑戰
塗爾幹曾表示,他整個研究工作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任何時代的信仰者,他們的集體情感不可能純粹出於幻覺。 我們必須承認,每個社會在任何的時代裡,都會出現並累積涉及到巫術和宗教的種種信仰與儀式,這些經驗的明顯價值絲毫不比科學實驗的價值低。 塗爾幹特別強調,是社會的原因引起產生宗教經驗和獨特的道德張力,而他也認為科學並不能夠取代宗教。 他說:「宗教力求以理智的語言說明現實,在本質上,它與科學並無不同,兩者都力圖將事物連繫起來,將它們分類,使它們系統化」。 (Durkheim著,芮傳明等譯1992:486)即使科學注重概念的精確性,排除其中的偶然性因素,並且鼓吹一種批判精神。 但在這一點上,科學思想僅僅是宗教思想更完善的形式,而既然在認識事物的世俗表像上,科學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那麼宗教將這一部份讓位給科學,是十分自然的。 塗爾幹認為正是這樣,自然科學沒遇到多大的困難,就使自己的權威得到承認,但是宗教所代表的精神世界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宗教因此能有它所保留的固有領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