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尊重非政府組織的自主性
非政府組織是當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與國際關係的內涵漸趨多元化之際,國際性議題透過跨國性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形成政策共識已經成為各國政府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因此,維持非政府組織的獨立自主、與政府角色應有所區隔,是確保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活動時爭取公信力,同時亦可避免政治干擾的先決要件。同樣的,政府組織極力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之餘,在國際場合應堅持本身的獨立性,以關懷國際社會,營造國際和平的目標,積極參與各類國際事務,是爭取國際支持的主要來源 。
當今世界文化的力量不能左右著人類,非政府組織迅速發展也在不斷產生著消解霸權的力量。原因在於非政府組織的多樣性和多元性,以及內容極其豐富性,賦予信眾更大的的選擇的能動性與自由度。但是這些眾多的選擇,目前由於文化所囿定的主觀傾向性,尚且在無法逃脫的文化語境和公共空間中展開。換言之,這些創造性意義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對信眾的引導與互動都先於生成而預存於文本之中,信眾早被鑲嵌在文本之中。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技術功能的對話互動則應更具涵融性與更具多樣性的模式來突破與融合社會結構的發展,即從原初創造語境的分離,即所謂取消語境〈decontextualization〉 ,改變重構一個新語境,此所謂重置語境〈recontextualization〉,切實反映現實社會的需要。
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角度來看,公民社會代表了一股來自民間社會的力量,同時也是在國家之外,有相當自主性社會的一部分。由此觀之,公民社會係在個人與國家之間,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中介角色。泰勒(Charles Taylor)教授亦指出公民社會是一種社會網絡,且此網絡關係是由自主的、不受國家支配的民間團體所組成。同時,這些民間團體的存在或行動,皆亦能對政府的公共政策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易言之,非政府組織所期待看到的社會生活是一種志願結合的領域,本身除了有共同的規範與利他目標外,還要能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這些組織必須能夠有相當的自主性,也就是自己訂定標的、自力身體力行、自我承擔結果,不受國家操弄。組織結構(structure)成員須有完全的自主權,也不受任何一個國家控制。慈濟自制以全球「社區主義」和謙卑「自我管理」建立其主體性;慈濟的委員分層負責聯絡、照顧300萬名定期捐錢的會員,付出殷勤關懷,不下於對親朋好友的感情。慈濟的委員志工還會針對地區委員召開定期「教育訓練」,其嚴密的訓練課程、不斷強化的「組織文化」為專業化目標。
ps:
張家銘,2005,《我國非政府組織與國際人道救援行動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本文以傳播媒介文化的原創的分離與重構為例,融合社會結構的發展,反映現實社會的需要。傳播媒介給文化藝術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媒介文化產品與文化藝術創作原初語境的分離,即所謂「取消語境」,在一個虛擬時間虛擬地點重構一個新語境,即所謂「重置語境」,文化傳播和媒介技術帶來的語境的分離和重構,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藝術創作反映生活的傳統觀念。藉此描述非政府組織應突破與融合社會結構的發展,反映現實社會的需要。
論文正文p.93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