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結論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藉由相關的非政府組織及文化研究理論,和透過參與觀察和文獻分析等研究方法來探究慈濟這一非政府組織國際援助的實際情形,並探求其內蘊含豐富的文化結構性意涵,進而作為未來改進之道。而有關慈濟慈善志業服務真義的思索則是放在整體社會性意涵上來理解。底下,回顧每一章節的討論與分析,分別解決問題進而達成研究目的,對台灣非政府組織運作管理與國際服務功能討論分析並提出觀點。
一、研究心得
第一章緒論,旨意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以及有關慈濟文獻回顧和研究限制等。第二章開始探討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與意涵。第一節非政府組織定義與相關理論,分析非政府組織定義和非政府組織的相關研究論述,本文以不同的關懷重點與特色作為區隔,界定非政府組織的研究以消滅貧窮、人道救援等工作為主要項目;非營利組織則以社會福利組織運作與管理為重心。慈濟為台灣最大規模的非營利事業組織,並於世界各地設立分會或聯絡處,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人道救援工作,可見慈濟既是非營利組織又是非政府組織。
第二章第二節NGO組織源起與成立宗旨。非政府組織除了關心國內政治的運作,有些更是跨越國界、活躍於國際舞台。除了代表對於以國家、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途徑表達不滿以外,還希望以草根百姓透過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來建立足以與國家相庭抗禮的國內的、以及全球性的「公民社會」,倡導引領國際社會新的價值與規範,有助於減少國際間因不同政治、文化與宗教所產生的對立與隔閡。因此台灣參與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活動與全球社會接軌負有更積極的意義。
第二章第三節台灣非政府發展之歷史脈絡。台灣從一個接受NGO援助的國家,到今天變成一援外者的歷史變動,至今全國性民間社會團體的數目增加,顯示了台灣民間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公民社會發展而日臻成熟。然而有些非政府組織在參與國際活動時卻顯得窒礙難行,其原因不只在於所謂政治力量的介入,檢視我國非政府組織的運作機制與相關規範法令,實有改善的必要。但非政府組織代表的是社會,而非政府,所以在國際社會上我們仍有很大彈性的活動。
第二章第四節慈濟與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現況。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快速成長及政治嘗試民主化,致使許多民間團體積極自願投入非政府組織活動,進而參與國際人道援助工作的情況。慈濟基金會與其他台灣非政府組織等從事扶助弱勢、人道關懷及緊急醫療救援,近年來在第三世界醫療偏遠地區,以積極行動來關注國際社會,擴展我國際生存活動空間,共同推動全民外交工作的概況。不過由於除了起步較晚,以及各組織間橫向聯繫並不緊密,也易形成資源重疊的情形,以致於各非政府組織間無法形成一股集中的援外力量。但他們的努力卻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有些組織在該領域中的長期投注也得到其他國際組織的重視與合作的機會,不僅藉此在國際土增加其能見度,而對台灣的國際形象也有一定的正面幫助。
論文正文98-99
● 佛門開宗立派的條件
5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