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化跨國際的網絡連結功能
台灣非政府組織、企業與政府部門這三個支撐社會結構的支柱,未來在面對全球通徑網路(Global Access Network)建構的難題上,應朝建立跨國公司的垂直水平網路連結的方向努力。
政府部門應協助國內非政府組織連結企業與國外的非政府組織政府主管部門、國際合作發展部門及經貿部門,首先讓基本的對話聯繫網成形,然後再架構跨國公司部門對話橋樑,進而使台灣非政府組織在面臨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壓力下,對仍能以多元、靈活的對話窗口與溝通機制,與全世界進行合作與交流。
(四)、政府部會間協調機制與諮詢模式的建立
儘管政府有明確的國家政策目標,但對於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卻欠缺細部的政策規劃以及政府部門間橫向聯絡的分工協調機制。
為了因應未來國際性的議題發展,必須設立一個跨部會橫向聯繫的協調機制,如能比照於行政院長下設的對外工作會報,作為制訂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的總體政策統合協調機構,並透過定期之集會以相關跨部會的組織,作為一個制度化的協調機制,相信對於相關政策推動應更具成效。
(五)、行銷導向整體工作,為全球盡一己之力,以非政府組織作為援外的主要力量
目前我國援外制度中,對於部分委由非政府組織執行或合作的規劃,乏善可陳,在策略規劃上,也無明確的指導方針,因此與國際發展脫節甚多。
國際社會發展的步調快速,非政府組織因其組織的特性,已逐漸在許多國際議題與外交工作上,佔有一席之地,政府如適度地將外交實務工作委由非政府組織來執行,如此非政府組織所能帶來的價值,才是政府倡導全民外交理念的具體實踐。
(六)、珍惜非政府組織的自主性,樹立多元、自由的環境
台灣在國際上的發言與爭取國際支持的最佳代言人,以非政府組織最為恰當,當國際關係的發展趨勢漸趨多邊、多元化之際,許多國際議題經由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的溝通與協力合作,
然後逐漸形成政策共識的政策制訂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性的現象。而尊重非政府組織的獨立自主,並使其與政府角色有所區隔,乃是確保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活動時爭取公信力,避免政治力介入的第一道防線。同理,非政府組織為我國搭建國際舞台之餘,也應堅持獨立性,以關懷國際社會為出發點,營造國際公平正義為目標,參與各項國際事務,才是爭取國際認同與支持的主要方法。
(七)、充分利用台灣優勢,積極投入國際舞台
許多議題,台灣擁有優勢主觀條件,可以在國際場合中發揮。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發展條件,或是我國重點交往國家的是否有相對條件能與我國配合,是一個關鍵。
如果我們能夠專注於優勢之項目,配合國際非政府組織運作特質與模式,結合國際盟友,共同投入西方主要援外國家或世界銀行旗下運作,也是一種參與國際的方式。
台灣參與國際人道行動躋身國際舞台策略
現代社會日複雜,越來越多的需求希望透過非營利取向的組織行為加以滿足,促使非營利組織快速增加。同時,非營利組織因為不謀求私利,容易為社會接受、信任,從而擁有另類的「社會權力」,對於公共議題能夠產生若干影響,也因此經常經常被賦予實現「社會正義」的使命。
● 佛門開宗立派的條件
5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