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大陸賑災‧國際賑災開始(1991年)~

7. 大陸賑災‧國際賑災開始(1991年)

1991年中國大陸華中華東水患嚴重,證嚴法師全面發起災後援助工作,並提出「直接、重點、尊重」以及「不言商、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等理念,成為慈濟國際賑災的原則。

8. 成立「骨髓捐贈資料庫」(1993年)

1993年證嚴法師秉承佛教「頭目髓腦悉施人」的精神,經過九個多月的評估與求證,確認捐髓可以「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於是發起骨髓捐贈。九月,在衛生署及各大醫院共同推舉下,慈濟成立「骨髓捐贈資料庫」。

9. 「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1994年)

1994年「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證嚴法師期許這些未來的大醫王「功能與良能平行,知識與智慧並重」。除了醫學專業課程之外,亦開設花道、茶道、禪修、書法、藝術欣賞等人文通識課程,以及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服務。同時,在校方對「大體老師」人性化、尊重生命的處理過程,以及證嚴法師「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呼籲下,大步開啟國人捐贈遺體的風氣。

10. 推動「社區志工」理念落實「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目標。(1996年)

1996年「賀伯」颱風造成全台三十年來最大的水患,慈濟人秉持「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在災後半個月共動員上萬人次投入救災工作。證嚴法師除呼籲「救山救海」外,並推動「社區志工」理念,將慈濟人依居住地重新編組,以落實「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目標。

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台中、南投兩縣災情慘重,慈濟人將「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在災變發生兩天內投入兩萬餘名志工救災,發出緊急慰問金一億六千萬元。接著第二階段安頓與關懷工作加緊展開,在政府提供的十七個地點興建組合屋一千六百三十六戶。第三階段復健與重建工作,投入希望工程,協助災區五十多所中小學校舍重建。總賑災款預估八十億元。所謂「菩薩從地湧出」,慈濟人全力復健災區的大心與大願,感動各地民眾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成為日後慈濟社區志工與環保資源回收的一股大力量。

11. 嘉義「大林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啟業(2000年)

2000年「大林慈濟綜合醫院」在嘉義縣大林鎮正式落成啟業,成為雲嘉南地區守護生命的磐石。慈濟大學附屬慈濟中學暨慈濟實驗小學創校招生,正式邁向自幼稚園到研究所一貫連續教育的「教育完全化」新里程。
論文正文p.27-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