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倫理-結 語

六、管理倫理
  倫理是監督個人或二個組織群體的行為的一個標準或規則,簡單的說,就是分辨行為好壞對錯的準則。管理的倫理是一個組織的經理人在執行業務時,做為行為或道德判斷的準則。法律是一個社會倫理形成的結果,但是管理上的倫理,牽涉到更多的個人行為與組織群體的行為,非法律所能涵蓋的。
  1980年代,由於一些國際大企業相繼發生醜聞,企業的倫理因而受到經理人和社會大眾的關注。更因管理造成的不倫理行為使得公司和社會都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也使得管理倫理成為注目的焦點。
七、管理倫理的種類
  管理倫理的標準是由許多因素形成的,如社會的一般規範和價值觀,個人在家庭、宗教、教育和其他組織中所獲得經驗,所以管理倫理和個人倫理是不盡相同的。
  卡羅(Archie B Carroll)在其文章中提出,在管理倫理判斷上,有三種主要的不同特徵的經理人。第一種是不倫理的管理人,即是只關心公司的收益獲利率,對其他方面的期望完全與予漠視,將法律視為必需克服的障礙。在做決定時只考慮"我們的行動與決定是否能賺錢"而其他事完全不關心。
  第二種是倫理的管理人。倫理的管理人也希望成功,但他們的行動,決定都在倫理的範圍之內,並且尋求一個公平、公正的方法。
  第三種是處於倫理與不倫理之間的經理人,有些經理人在做決定時並不考慮到倫理道德的問題,他們認為倫理道德應是用在生活的其他部分上,而非在商業做生意上。另有部分經理人則在做決定時,完全未注意到所謂的倫理不倫理或道德不道德的問題,此類的經理人通常將追求利潤視為目標,以他們的期望任意行為,很少會注意到們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除非受到外來的壓力或強烈批評。
八、經理人的倫理原則   每個人的倫理標準不同,而且很難替每種狀況訂下準則。但仍有一些共通的原則協助經理人在做涉及倫理的決定時為依據。如美國Lummins引擎公司曾發給員工一份倫理規則,以為員工遵守的依據;其中包括:(1)遵守法律,(2)誠實:公平並正確的說出事實,(3)公平: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4)關心:關心公司的行動是否影響到別人,並使盡所能使這些影響成為有益的, (5)鼓勵:尊重他人,即使失去了生意也一樣。
九、結 語   
雖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原因許多是來自於工會,消費者運動,及環保運動等之壓力,但是企業是否應善盡社會責任的問題已受到肯定。並且人們發現,過去與現今人們所受的種種苦難,導源於人類自私的心態,重視金錢物質的掠取,輕視精神文化之發展,故而現今社會強調倫理的重建。如同蕭新煌教授所言,遵守企業倫理,才能得到社會的支持,創造更多的利潤,同時也能回饋社會。企業體不但要先從「利己」的社會責任做起,更要有意從「利己」的責任提昇到「利他」的倫理層次,以塑造一個名實合一的現代企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