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推動「與地球共生共息」─克己復禮、民德歸厚及全民減碳運動(2007年)

17.回歸「竹筒歲月」運動、成立「慈濟宗」傳承佛陀精神、靜思法脈(2006年)

慈濟走過四十年,四大志業依循佛陀的教化。證嚴法師表示──慈善志業:志為菩薩,守護眾生;醫療志業:志為人醫,守護生命;教育志業:志為人師,守護慧命;人文志業:志為人文,守護道德。慈濟教育志業體畢業典禮,法師強調「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理念,展現人文之美。

證嚴法師籲慈濟人「回歸竹筒歲月」運動。期許慈濟人傳承佛陀精神、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靜思法脈,內修「誠正信實」清淨心;慈濟宗門,外行「慈悲喜捨」菩薩道;守志、守戒、守心、守德。[1]

2006年12月16、17日的「慈濟志業體同仁精進二日」活動中,聚集四大志業體主管、同仁等八百多人參與,證嚴法師宣佈成立「慈濟宗」的立宗。並提起「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這個名相,是要讓慈濟人更清楚「四法四門四合一」的組織架構,希望透過此架構的落實,能使慈濟的組織制度更鞏固、更健全,讓龐大的慈濟團體能千秋百世。

證嚴法師指出:「常有人問慈濟人到底屬於佛教的哪一宗派?四十年來,慈濟的法門已經很明朗,因為與眾不同,所以吸引許多國家的學者來台灣以慈濟為題作研究、寫論文。慈濟的腳步在台灣穩定後,要踏步往國際發展的時候了。所以在座的海外幹部們,全球五大洲都要扛在身上,你們的使命與責任要更重了。不要只侷限在華人,更要結合當地主流社會人士,不要錯過任何外國人,要淨化人心、接引人間菩薩速度才會快」[2]

18. 推動「與地球共生共息」─克己復禮、民德歸厚及全民減碳運動(2007年)

證嚴法師表示:「克己復禮」的時代意義期待人人都能從──「克己」、「知足」、「知止」的理性節制,進而發展成「好禮」、「尊重」、「利他」的人文素養。慈濟「克己復禮」,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克己。「克己」,應該要從自己做起,要好好淨化自己的身心,想想自己有沒有迷失在現在紛紛擾擾的生活中?自己待人處事有沒有失禮呢?

證嚴法師說明:禮之美,在慈濟的團體中應落實,在教育志業體,教導學生待人有禮、志工們回家後有家庭之禮,如此,台灣光是委員、慈誠,就已經有五萬多人,等於五萬多個家庭,再加上其他志工團體。這樣的家庭假如通通落實家庭禮貌,她相信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會更紮實。從學校,從志業體同仁開始,以及慈濟的志工們的家庭,這都是在社區裡面,從修心、齊家,全民進而影響全國。

證嚴法師要求慈濟人: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落實在慈濟人與慈濟的人之間,很自然的,就會有很多家庭在社區中推廣起來,因為有社區志工,有很多帶動的機會,希望大家要有此觀念。總之,真的要做到克己,要人人克己,人人在互動中,簡單有禮。家庭之禮要推動,應該要「民德歸厚」,孔子也說:「溫良恭儉讓」,要如何做到脾氣很溫和,對人很恭敬,生活節儉,對人事物禮讓,這是應該要有的民德歸厚,都應該要學會的。[3]

證嚴法師同時呼籲:看到地球病況危急,大地之母在呻吟,「與地球共生共息」的人類,應承擔起責任,用心維護環境。地球的安危,也是人類的安危;唯有地球平安,人類才能平安。傷害地球的是人類,保護地球的關鍵也在人的手中。如何從生活中克制自己,不要受欲念驅使追逐享樂,而過度消耗物資,所以必須: (1)要減少碳足跡,留下愛足跡;(2) 要改變飲食習慣,守護地球守護健康;(3)要改變交通方式,大小乾坤環保又健康;(4) 要改變生活習慣,省水省電又省錢;(5)要疼惜物命,資源回收再利用[4]
[1]慈濟全國資訊網 http://www.tzuchi.org.tw/ 〈2007.2.1〉
[2] 釋德凡,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6年冬之卷。頁.507
[3]「克己復禮,民德歸厚」專題網站: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7virtue/index.htm
24 「克己復禮、全民減碳」專題網站: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7virtue-earth/index.htm
論文正文p.30-3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