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慈濟國外援助的效應價值

三、慈濟國外援助的效應價值

慈濟基金會自1991年開始面臨全球化的趨勢,已突破傳統封閉思想走入國際社會,在不涉及該國政治人權問題下,開展國際人道救援工作,以非政府組織型態提供鉅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從事災區重建、環保衛生、醫療保健或教育安養等工作,在人道救援議題與組織運作上,彰顯輝煌的成果與表現,獲得不少殊榮。慈濟志業延伸到海外,凝聚在地的愛心資源,推動濟貧救難等工作。目前全球有四十五個國家設有慈濟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累計援助了全球六十五個國家,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

藉由慈濟人在全球的付出及精神,慈濟基金會在2003年12月以「台灣佛教」之名通過NGO申請,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人道精神的團體之一,亦即正式加入聯合國「非政府國際組織」會員(NGO) 。慈濟基金會於2006年五月舉辦四十周年慶時,接獲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賀函予以肯定讚揚,其全文翻譯如下:

「敬致證嚴法師:欣聞,謹向貴會致上誠摯的祝賀之意。貴會身為非政府組織之慈善機構,長期致力於健康照護、教育、人道救援、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努力,世所共睹,並已成為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之合作機構。尤其貴會戮力消滅貧窮的各項計畫,包含建設學校、醫院、廣庇天下災民之大愛屋援建等各項志業推展,正與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不謀而合。真誠期盼聯合國與貴會持續合作、努力,讓貴會之核心價值──「淨化人心」的理念,早日實現。科菲‧安南 敬上」

慈濟透過像是對於貧戶的探訪、資源回收、骨髓捐贈等的志願性奉獻的志業活動,積極地開創一個完善、和諧與統一的社會環境,這對於社會安全建構的理性過程中,存在著若干社會性轉向的發展空間。這對於社會安全制度的構想或發展,是可以起積極性的轉化作用 ;這也是慈濟受到社會期待的重大意涵及使命。綜觀慈濟國際救援工作,已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自北極圈之天寒地凍至熱帶地區的酷熱難耐,慈濟人身冒疫病、戰亂危險,懷抱「 難行能行 」信念,一次次達成艱困任務。

在1979年5月證嚴法師於慈濟委員聯誼會上宣佈發起籌建「佛教慈濟醫院」,證嚴法師呼籲「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宏願,擴展四大志業落實「為佛教、為眾生」師志己心。迄今2007年,法師仍然朝向未來理想目標:第一,邁向「慈善志業國際化」,用大愛走向地球村,祈願天下無災無難;第二,尊重生命「醫療志業普遍化」,用慈濟醫療網,讓每個家庭安心;第三,良能與功能並重「教育志業完全化」,認真培養下一代;第四,慈濟「人文志業深度化」,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這是傳承了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理念,亦實踐了他老人家的遺教〈印老於二○○五年圓寂〉。

從慈濟國外援助的發展界面來看,慈濟藉由國內四大志業的成就為立足點,而試圖參與國際事務來擴充世界版圖。而這些相關的期待乃是證嚴法師和慈濟人共同的遠見,在不標榜突顯個人魅力的人性領導、和滿足需求感恩的忠誠心理、以及主動自發全心奉獻的情形之下,慈濟人滿懷驅動著的「使命感」,相信能夠戰勝自己克服一切困難,並且欲求積極完成實踐未來願景。雖然近年來慈濟四大志業引進了高科技的專業知識,強調專業管理階層的自主性,以及突顯組織管理的運作法則;但是,非政府組織必須強化內部治理能力的建構,永續穩定發展中方能在國際救援事務議題上展現實質的功能與效應。
論文正文p.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