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志工人力資源管理活動

管理志工絕不是憑經驗或訴求情感就可以勝任,而是要制訂一套管理辦法,透過制度化的安排來執行。雖然很多社工人員在專業社會化的過程,對「管理」沒有好感,甚至認為管理違反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與理念,寧願以人際取向的方式與志工互動。但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觀點,即如果一個人為了達到目標,同意經歷困難或痛苦的過程,那麼這個目標將更具吸引力。因此,加入儀式愈艱難,參與者愈喜歡他所加入的團體;而為了加入團體所付出的辛勞愈多,也愈喜歡加入的團體。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會產生失調,所以人們有足夠的動機來扭曲事實,會產生「為付出的努力辯護」的情況(Aronson & Mills, 1959; Gerard & Mathewson, 1966)。若以這種觀點來看,管理者建立一套明確、具體的制度,要求志工遵守,並不會引起抗拒,反而會使志工更認同組織。
以下將以人力資源管理的活動為基礎,考量對於志工的適用性及實務運作的可能性,剔除一些不適合的內容,如:待遇、工作生涯發展等,然後依序說明:
(一)志工人力資源規劃
為了確保人力需求的適當性,執行志工人力資源規劃是必要的工作;志工人力資源規劃的重要性在於可以用有條理、有系統的方法來帶領新志工,使他們在機構的這段期間,可以發展成為有效率且具有生產價值的人。如果沒有對志工的角色定位、職權及工作內容及早規劃,可能會導致服務不當、分工不清,反而干擾機構與專職人員的業務運作。而形成志工人力計劃的基礎是預估完成目標所需的人力,規劃者應先做現有人力狀況的評估,再考量組織未來的發展,完成人力需求的推估。
機構必須確定有某些工作需要志工的投入,才決定晉用相當比例的志工人數;而不是因為這是每年年度的例行工作,把人招募進來後才因人設事。其實機構不必為了追求潮流,認為大部分機構普遍都在運用志工,所以也在還未充分評估及完整規劃之前,貿然晉用志工,如此產生的後果可能弊多於利。所以,在決定運用志工之前,機構應先考量下列幾個問題(Weinbach, 1998):機構中有工作讓志工參與嗎?這些工作容易定義嗎?志工容易招募嗎?志工能被正式的員工接納且共同工作嗎?有時間與能力做志工的訓練、發展、教育與督導嗎?機構能容忍志工帶來的服務不確定性與品質參差不齊?缺席或頻繁的人事變動會造成問題嗎?員工對於特質與動機差異性頗大的志工能容忍嗎?員工可以接納志工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員工可以為了配合志工的晉用而改變做事方法嗎?
然後在招募志工之前,要先進行志工工作分析(job analysis)。透過工作分析可以界定任務中每一項工作的必要性,並決定志工職位間的關係及明定職位的勝任資格(Schmidt et al., 1992, p. 31);而且工作分析也是撰寫工作說明書的必要工具。
工作分析是透過一系列的過程,決定組織內每個志工職位的工作性質、任務、責任與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French, 1994)。工作分析應考慮到技術和人性兩個層面,同時也應確認執行者的需求和能力(陳金貴,民八十三)。志工在組織中要扮演何種角色,及其他全時職員的角色,都要包含在工作分析內,這樣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將來更願意與志工一起工作。
工作分析的程序包括針對不同職位,從各種不同來源收集、評估與記錄正確的、客觀的與完整的資訊,然後將任務條列化是必要的工作;其次界定要完成任務所需的方法、技術、知識與技巧及預期的結果,藉由這個程序產生的結果,就可以瞭解勝任這件工作的必要條件與期待。
工作分析時要注意志願工作的實際運作情形,與助人專業領域的標準管理是不同的,應考量志工人際互動與自我成長的需求,尤其重點是著重在期待志工達成的結果,也就是提供志工執行工作的說明;其次才是作為監督和評估志工的工具。
從工作分析所獲得的資料,我們可以發展出一份摘要式、簡潔的工作說明書,並依此制訂志工服務手冊。在實際運作時,工作說明書與服務手冊應保持彈性,可以適時地修改。設計良好的志工手冊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例如:組織現況、歷史、福利、可運用的資源等,這些資訊使志工有機會瞭解組織及工作環境之概況。好的志工手冊有助於志工產生安全感,因為手冊中涵蓋了各種不同的政策與工作規則,這些資訊使志工不會無所適從。
所以,志工服務手冊的內容應包含介紹性的內容、志工應知道的事項、福利、責任與應注意的安全程序等。例如:組織的發展歷史、志工隊隊務簡介(成立簡史、成立宗旨、隊務組織、組織體系圖)、工作說明、服務項目與服務內容說明、工作時間、服務期限(如:一年為一期)、工作流程圖、招訓工作、志工工作守則、志工值班須知、考核及福利、離隊須知、未來展望、機構各項設施與環境配置圖…等等。
本文引自:陳 政 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