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新興宗教運動全球化趨勢


西方都有著這樣的情況,在從未產生如基督新教般、對巫術持趕盡殺絕態度之倫理要求的地方,巫術和宗教的界限更為模糊,即以台灣為例,隨著經濟的富裕,一般民眾不只對正統的宗教活動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連對各種術數和巫術的「消費」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媒體一窩蜂地製作「靈異」節目,樂此不疲,由於這是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考量,正好反映了多數人的「世界圖像」中,都為鬼神等超自然力量保留了一定的空間。 狹義來說,台灣既然並沒有經歷「解除魔咒」的衝擊,也就談不上所謂的「世俗化」或「再魔咒化」,但如果「世俗化」是廣義地用來指稱宗教向世俗價值妥協,使得宗教不惜利用「媚俗」或「庸俗」的手段來謀取利益,那麼台灣有些新興宗教或「準宗教團體」確實帶有此種傾向,以致於引起很大的風波,讓如何「管理」宗教的問題浮上了檯面。狹義來說,台灣既然並沒有經歷「解除魔咒」的衝擊,也就談不上所謂的「世俗化」或「再魔咒化」,但如果「世俗化」是廣義地用來指稱宗教向世俗價值妥協,使得宗教不惜利用「媚俗」或「庸俗」的手段來謀取利益,那麼台灣有些新興宗教或「準宗教團體」確實帶有此種傾向,以致於引起很大的風波,讓如何「管理」宗教的問題浮上了檯面。
  從我們的討論裡可以了解到,「新興宗教運動」已成為國內外宗教社會學研究的新議題,不少學者目前密切注意著「全球化」趨勢下,這些新興宗教會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本文在考察了相關的理論文獻後,嘗試應用其中較有創意的觀點,來對本土的經驗現象做一番剖析,以突顯其社會學意涵。我們之所以著重「世界圖像」的層次,並非偏好「唯心論」式的解釋,毋寧說我們同意韋伯的主張,將「理念」和「利益」看作是不斷互相辯證的兩股力量。 換言之,在實際生活中,巫術、宗教和科學的「世界圖像」所以能發生作用,端賴「有著利益關聯的理念」(interessierende Ideen, interest-laden ideas) 和「經過理念闡釋的利益」(interpretierte Interesse, interpreted interest) 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換言之,在實際生活中,巫術、宗教和科學的「世界圖像」所以能發生作用,端賴「有著利益關聯的理念」(interessierende Ideen, interest-laden ideas) 和「經過理念闡釋的利益」(interpretierte Interesse, interpreted interest)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 「世界圖像」絕不是孤零零地懸在人們的腦海裡,它的存在和影響──涂爾幹會說──相當於一種「社會事實」,就像涂爾幹始終不渝地相信,宗教不會純粹出自人類的幻覺,是「社會」創造了它、改變了它,而自成立以來,宗教社會學的任務,不正是要證明這一點? 「世界圖像」絕不是孤零零地懸在人們的腦海裡,它的存在和影響──涂爾幹會說──相當於一種「社會事實」,就像涂爾幹始終不渝地相信,宗教不會純粹出自人類的幻覺,是「社會」創造了它、改變了它,而自成立以來,宗教社會學的任務,不正是要證明這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