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慈濟對台灣社會結構意義--2

第三節 慈濟對台灣社會結構意義--2
底下,筆者藉由以下幾個實例,研討分析慈濟從事龐大且多面向的志業活動,在這歷史脈絡中對現實社會結構具有何種意義及影響。

一、慈濟在公益慈善事業的實踐內涵
慈濟基金會的社會服務工作以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面對社會的檢視。這些制度措施均由慈濟志工自己負責,慈濟志工也是各項服務方案的主要執行者〈行動主體者〉與監督者。以國內來看,譬如長期濟助、急難救助、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冬令救濟、獎助學金,災後重建等等,保有自主性傳統式的社會服務項目,與其他的社會福利機構之間並無互動關係。自1986年來雖然已有制度化的救濟規範標準,但依照證嚴法師的要求,全力做到盡善盡美的終極關懷,直到「感恩戶」〈即受慈濟照顧的受災戶、貧戶、低收入戶的稱謂〉生活改善為止。

二、慈濟資源與台灣社會結構
有學者認為,從本土宗教團體長期性的經驗資料當中,可以看出,本土宗教寺廟團體所提供社會服務背後傳遞著不同的人文意涵。這是由於本土民間宗教所提供的社會服務是一種「內發性」〈indigenous〉的服務模式。亦即,它是以如何透過各種消災解厄、賜福避禍的宗教性活動,以達到安頓個體的福祉來作為其運作的基點。易言之,先追求個體生命的圓滿自足,進而再成就集體存在的社會福祉 。這是一般台灣民間宗教世俗的表現行為。

台灣東部每年服務的病患人數不僅年年增加,疾病的嚴重度與手術困難度也隨之升高。以慈濟花蓮醫院為例,在2003年7月1日升等為醫學中心後,即成為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民眾罹患重大疾病不需要再轉診至西部。衛生署健保局呂穎悟經理表示,自2004年的資料發現,花東地區急重症十大病患都在慈濟醫院所接受照顧,花東民眾可見證慈濟在東部所發揮的搶救生命良能。2004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玉里分院通過ISO9001國際品質認證;2005年2月關山慈濟醫院獲頒ISO9001認證證書;2005年3月花蓮慈濟醫院急重症大樓(合心樓)落成啟用,開始於花蓮承擔起緊急救護的重責。諸如慈濟醫療團隊,不只負責醫療、搶救生命,也結合慈濟人文,疼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醫療品質,也希望病患能感受到醫療團隊的付出,以愛與感恩彼此互動,社會祥和平安為訴求。

三、慈濟愛心的社會意義
慈濟四大志業中之「文化志業」,已更名為「人文志業」。證嚴法師指出,「文化」是時代的潮流,時移境遷,潮流也隨之變異,追逐潮流很容易迷失自己:如當代流行染髮、衣著暴露,再媒體推波助瀾下,年輕人不懂得運用智慧明辨,淪為文明潮流的犧牲品,為明星而瘋狂癡迷,將人上台走秀的服飾也穿在身上走上街頭,這是迷失自我於商品宣傳的陷阱中。慈濟詮釋「人文」與「文化」的不同,慈濟「人文」則是要求恪守本分,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全心以赴於助益社會人生之事,這經由人所做出來的生命歷史,才真正是彌足珍貴的人生經典。崇尚可貴的人文精神,不應一味追逐流行的文化。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張維安在「一種來自社會底層的改善力量」文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從個人到整體,進而將人際網絡的影響力帶到社會中。那個地方有一個慈濟人,就像社會的『酵素』一樣,在社區中發酵,以樸實而日常的方式在社區中展開。慈濟人長期的、從底層而起的改革(reform from below),它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是社會性的、來自民間的、來自於社會底層的改善力量。這股力量正凝聚著一股改善社會的可能性,也是改善當前社會文化危機的希望所在。」
論文正文p.46-4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