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賑災策劃執行
慈濟強調「使命與目標」,使命即主要的大方向,要能引導出具體可行的目標,目標可分為短程、中程、長程。有清楚的使命和精確的目標,可讓工作同仁知道自己和機構的貢獻在那裡。「使命」的界定要考慮機構本身的能力﹙人力、財力﹚和優勢和外界社會需要,想想自己的條件和優勢要運用在那裡,可發揮較大的力量。「使命」是永存的,甚至是負有神聖任務的,目標是有階段性的,必要時還可以修改。「使命」應是具有前瞻性和正面的建設性,能持續和系統地發展出可行目標,讓人有投入感。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機構和第三部門,經營之道是以「使命為是」,管理是靠「使命」的凝聚和引導,而不是以「利潤」為出發點,不靠「利潤動機」的驅使。
世紀性的大災難,復建不是短期的事,慈濟的賑災工作。因此一團一團接力,以跑馬拉松的精神持續下去,希望讓災民感受到他們的關懷、真誠的愛。同時掌握「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即時、效率」的原則,分為「初期、中期、長期」三階段,以「急難發放、義診醫療、安心、安身、安生」五管齊下為具體方式。
在證嚴法師指示下,賑災活動企劃管理乃是一種分析、規劃、執行及控制的一連串過程。以就近關懷傷患為主,持續提供熱食並展開義診。而慈濟本會則成立救災指揮中心,全力彙整災情資料做為評估,以決定後續援助行動。台灣慈濟義診勘災團出發前往斯里蘭卡,此國成為慈濟全球人道救援的第六十個國家。同時,立刻成立TIHA〈Tzu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ssociation〉「慈濟國際人道救援後勤支援組」的協調中心,主要由食、衣、住、行四個小組組成,負責協調各項行動。
海嘯發生前,慈濟即在雅加達興建一千一百戶的慈濟大愛村,還有多次大型物資發放,故與當地政府及軍方已有高度信賴與默契,因此向印尼總統報告後,隨即指示,由軍機運送十二噸賑災物資前往亞齊災區,包括棉被、食物及藥品等。南亞各地災情陸續傳回台灣,隨著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證嚴法師的心情益發沉重,感念「天下有難,匹夫有責」,為加快腳步,隨即發起募心募款活動,盼能啟發世人愛心與善念以消弭災難。
街頭勸募活動最重要是「募心」,慈濟為喚起大家虔誠戒慎之心,將愛心啟發出來,於是號召全球三十國近八萬人次志工總動員,此項募心募款活動從2005年1月1日持續到3月31日,慈濟人把自己化為微塵,付出心力與愛。台中一位慈濟志工表示:
上天好像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愛別人,應該要好好保握,不必等著愛向我們走來,要及時付出,鋪出一條道路走向苦難的人。無論募款金額的多寡,我確信在勸募箱裏裝了滿溢的愛──有著企業老闆的愛、外國朋友的愛、市井小攤販的愛,還有憐惜眾生的愛 。
全球慈濟人如火如荼地展開「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募心募款活動。在國內,如陽明山公園入口、捷運站、菜市場、東區喧鬧的街道,慈濟人不論身份、地位、年齡,手捧愛心箱向過往行人呼籲,為南亞海嘯後的苦難蒼生,募集愛心。
災區的救難工作,隨著時間的延展而有階段性的差異。初期來說,印尼與斯里蘭卡皆以急難發放與義診安心為主。印尼中長期賑災方向,以美拉坡〈Meulabon〉、班達亞齊〈Aceh〉等災區為主;主要援助重點分為大米發放、建立安身帳篷與安生大愛屋兩點。斯里蘭卡的中長期賑災方向,以重災區漢班托塔〈Hambantota〉為主,主要援助方向分為大米發放、建立安身帳篷與安生大愛屋、每日個案訪視三點。
南亞大地震釀成巨大災難後,全球慈濟人即投入災後援助行動,截至2005年底慈濟重要救援行動 ,除有醫療團在斯里蘭卡為災民義診,並緊急援助斯里蘭卡三百頂帳篷外,在印尼的亞齊及棉蘭的機場則設有關懷站,針對受難災民發送物資及應急金,並安排專機協助窮困災民至棉蘭依親。慈濟投入南亞災區重建工作,無論是時間或經費都將是漫長之路、龐大付出。
論文正文p.68-70
● 佛門開宗立派的條件
6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