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新興宗教運動


上述的內涵不乏有互相矛盾的地方,這正好反映使用單一概念,很難充分解釋複雜的現象,尤其在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中,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無怪乎會將原意單純的「世俗化」概念,添加上許多新的意義 (如第三和第四項),以期能適用來討論新的問題。平心而論,世俗化問題的確困擾著西方正統的宗教,因為教會的權威下降、成員流失,基督宗教的「世界圖像」不斷喪失在宗教以外領域的影響力,當然無法維持它高高在上、指導一切的地位。但自六零年代開始,各種新興宗教蓬勃出現,形成某種類似社會運動的現象,這引起不少宗教社會學者的興趣,試圖了解其成因與可能衝擊。 一般的理論解釋著重在新興宗教運動所以能吸引成員的社會條件上,如宗教需求的私人化,助長個人主義式的宗教消費;或個人處在大眾社會中,對於特定群體反而有強烈的歸屬感,新興宗教團體正好能提供這類認同;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新興宗教對信徒能施以心理治療和解決適應不良問題,是社會偏差者的避風港(Luckmann 1996;Robbins 1988;林本炫 1993)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