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台灣一般民眾的「世界圖像」


  總之,「全球化」正方興未艾,台灣在資訊流通的條件下,有可能引入更多西方或其他地區的新興宗教,再加上本土各種宗教和民間信仰的爭奇鬥艷,這難道表示世俗生活的「再神聖化」或「再魔咒化」嗎?   總之,「全球化」正方興未艾,台灣在資訊流通的條件下,有可能引入更多西方或其他地區的新興宗教,再加上本土各種宗教和民間信仰的爭奇鬥艷,這難道表示世俗生活的「再神聖化」或「再魔咒化」嗎? 根據我們的理解,台灣一般民眾的「世界圖像」,從未經歷類似西方的「除魅」過程,在他們的認知中,古老的神祇既未曾離開過,也就談不上先有「世俗化」,接著才出現「再神聖化」,西方宗教社會學的基調,在此並不適合直接套用。根據我們的理解,台灣一般民眾的「世界圖像」,從未經歷類似西方的「除魅」過程,在他們的認知中,古老的神祇既未曾離開過,也就談不上先有「世俗化」,接著才出現「再神聖化」,西方宗教社會學的基調,在此並不適合直接套用。 但是,台灣新興宗教和各種巫術、術數流行的現象,也有超越地域所局限的文化意義,就此而言,我們應該拓展國際比較的視野,而西方宗教社會學對新興宗教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許多觀察台灣類似現象時的研究觀點和分析架構,相當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以增進理論解釋上的廣度與深度。但是,台灣新興宗教和各種巫術、術數流行的現象,也有超越地域所局限的文化意義,就此而言,我們應該拓展國際比較的視野,而西方宗教社會學對新興宗教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許多觀察台灣類似現象時的研究觀點和分析架構,相當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以增進理論解釋上的廣度與深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