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全球化定義數則-3


博格斯\r
卡爾博格斯認為全球化所造成的資本及公司擴張破壞了美國的公民社會,導致社會資本衰落。
全球金融和商業體制及全球貿易的發展,令部份公司的資本不斷膨脹,出現了垮國的大企業。公司權力和財富可透過廣泛游說議員,影響競選活動,建立龐大的公共關係機構,贊助兩黨來影響國家的政治方向。另外,企業可透過控制和操縱媒體來影響社會文化,進一步穩固它們的權力。這些傳媒大力鼓吹自由市場、消費主義,令大眾只關注各種”經濟”因素,而忽略或排斥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上的權力關係,使人只關心個人的發展和利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對國家政府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國家的政策很多時受制於這些組織的協議。人民根本難以了解這些國際組織的運作,更不能影響這些組織的協議。民間在公共事務的參與及政策的爭取時,都因此要面對很多的前所未有的困難。
同時迅速的經濟及文化轉變令人們普遍對政治冷漠,認為政治只是少數精英的權利。

吉布森\r
吉布森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已經出現的事實,吉布森批評,自七十年代開始,無論是左派(尤其主要批評左派學者)還是右派,都將資本主義全球化定位為「事實」,並且認為,隨之而來的工業行動主義,間接承認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霸權地位。
我所理解的“全球化”是一系列的過程,世界沿著這個過程,經由增長的國際貿易、生產與金融市場的國際化以及逐漸網絡化的全球通訊系統所促成的商業文化的國際化,迅速地整合成一個經濟空間。……\r
左右兩派都把全球化宣稱為“現實”,一方面報之以慶祝與贊賞,另一方面報之以預言與惊慌。……


吉布森借用馬庫斯一篇論強奸的文章,將強奸替換成全球化,將男性替換成資本主義或跨國財團,並將女性替換成另類經濟,指出主流論述裡面,將全球化(強奸)描繪成“控制和包圍我們”的某種東西,並且批評兩個普遍的回應態度,一是以受害者自居的角色地位,另一是順從。
吉布森提出三個戰略,重新定位全球化:

一、 否定跨國公司駕駛工人和控制社會的不可避免性和“現實性”,另一方面,探索可以把跨國公司堅硬結實而具有滲透性的機體看做柔軟脆弱而易受攻擊的機體所要用的方法;
二、 辦別出幫助資本主義全球化建立霸權地位的經濟認同學說,與經濟發展學說分開,必須重新探究霸權資本主義認同的全球化範本對世界經濟整體所作的刻劃。

最後,把全球化從霸權資本主義認同中分離開來,打破整體單一性的意義,解放不同的經濟人和經濟行為。

沒有留言: